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君 > 军事 > 民国合伙人 > 第103章:根据地建设

第103章:根据地建设

夜,大架山下,两万多不愿在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下生活的东北百姓们,撑起了帐篷,升起了篝火,以家庭和村落的形势聚集在一起,一边煮着粥,准备晚饭,一边聊着未来的憧憬。

刘总指挥发话了,他们那个什么红党,要给所有人发土地,不过现在土地还是荒芜一片的杂草地,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建设。

白天的时候,已经开辟出了几亩土地,划分了田埂,挖出了黑黝黝的泥土给大家看。

那黑得流油的泥土,让这些贫苦了大半辈子的老百姓们眼睛都放光了。

每户人家根据人口和劳动力分配土地,据说一个四口之家可以分到三亩地,只要好生经营这三亩黑土地,不仅能养活全家,还能过上好日子。

而且刘总指挥还说了,除了给百姓们分田,还要开辟根据地农垦农场,组建农垦团,除了专门照顾农垦农场,还负责修水利设施等,总之啊,给百姓们的好处多着呢。

有人就不解了,私下里说着:好奇怪啊,他们这些当官的,为什么给老百姓好处呀?不自己搜刮银子吗?

这些话被传到那些红党耳朵里后,专门组织了宣传人员,给百姓们介绍,什么时中共红党,红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全国四万万老百姓,能吃饱饭,能过上好日子,能老有所依,幼有所养,能把日本人赶出去!给大家一个站起来做人的机会!

原本只是因为被日本人压迫,不愿意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生活的两万多百姓们,原本还以为这支游击队跟东北军甚至之前的奉军没什么区别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游击队里的红色思想开始船舶,入党的越来越多,宣传越来越多,做的实事越来越多,甚至刘总指挥带着战士们一起开荒土地,一起伐木,帮老百姓们建设家园。

他们这些当兵的,当官的没有一点架势,跟邻家大兄弟似得,甚至还组织了扶持队,专门帮那些家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干活,建房子,开垦农地。

老百姓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一切都变了。

原本那些麻木的百姓们一个个眼睛都开始泛光,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
虽然现在还艰苦,但日子有盼头,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干活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提高,以村为单位的管理下,很多村都提前完成了开垦任务。

南满党委会那边知晓了刘来吉在小兴安岭建设根据地的计划后,为了留一条后路,或者其他原因,也派遣了一些同志前来支援。

八月,大架山下,鹤立湖胖已经建设成一座大型村镇的模样,家家户户都开垦出了自己的田地,除了耕种大白菜和白萝卜外,还组织人手建设水利设施。

煤矿区那边也利用之前遗留的一些零零散散的采煤井和设施,采出了煤矿,然后第一个蜂窝煤厂在青石山脚下建设起来。

经过加工的蜂窝煤和煤炉一起出现在了百姓家中,这个冬天将不会再那么寒冷。

除了建设外,杨秋率领江北游击队出击萝北县,通过里应外合之计,拿下了这座县城,再加上大架山下的人口,现在江北游击队的根据地有五万民众了。

大架山下的这块根据地也有了名字,经过大家商议决定,既然在鹤立湖旁,就叫鹤立县吧。

这日,游击队联络上了在同江和富锦一带的吉林救国军,也就是冯占海的部队。

因为最近有一艘两千吨的平底沙船从黑龙江逆流而上,需要从同江和富锦这两座封锁了松花江的县城过,所以江北游击队在大架山下的根据地创立之后,就一直试图和吉林救国军联络上。

最终,救国军放行了这艘货船,货船平安抵达梧桐河口的简易码头,刘来吉派遣了一支队伍专门去接受这批物资。

这次的支援主要是一批耐储存的粮食,有三百吨大米和五百吨小麦以及两百吨杂粮。

鹤立县的人口有两万七千余人,再加上军队的一千四百人,就是两万九千多人,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有两万五千斤左右,一个月要三百七十五吨,坚持到秋收需要一千吨左右的粮食。

当然民众们也有自己的一些获取食物的渠道,比如采摘野菜,打猎,捕鱼、交易等,刘来吉准备的这一千吨粮食是为了保全渡过到秋收季节,估摸着应该还能存储到冬季。

除了粮食之外,就是军火和一些机械了。

五千支莫辛纳甘步枪,五十挺dp轻机枪,二十挺轮式马克沁重机枪,都是苏系武器,还有一百万发子弹,二十四门60毫米迫击炮,一千发炮弹,还有一批机械,可以维修各种枪械甚至少量生产步枪,以及一套掷弹筒生产设备以及一些钢材。

掷弹筒这东西后世可没得卖,刘青山还是从后世搜集到的技术资料,让克虏伯给他生产了几批制造设备。

这批物资抵达后,小兴安岭抗日根据地的实力又将大大提升一波,还能扩军一番。

八月五日,鹤立县迎来了一群外人。

一行一百骑兵,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